艾尚体育网页登录版专注于生产单板烘干机,涂胶机,四边锯

全国服务热线

400-839-8077

 行业新闻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近代我国人物志-岳飞后嗣陆军次长徐树铮

发布时间:2025-04-12 02:48:17作者: 艾尚体育网页登录版

  徐树铮(1880年11月11日—1925年12月30日),我国近代史上的政治、军事人物,中华民国北洋军阀皖系名将。字又铮,号铁珊,又号则林,江苏省徐州府萧县

  徐树铮早年考中秀才,1901年从家园赴山东投靠袁世凯,敞开了军旅生计。1905年至1910年东渡日本学习军事。他是段祺瑞的亲信谋士,在辛亥革新、洪宪帝制、张勋复辟时辅佐段祺瑞“三造共和”,又在与冯国璋的奋斗中引张作霖奉军入关,以稳固皖系权利,并掌管“武力一起”。他还树立安福沙龙,操作国会推举,活泼于民初政治舞台。后因南征失利及军阀间的不好,徐树铮转向西北筹边。他以武力为后台,于1919年11月迫使外蒙古无条件吊销自治,回归我国中心政府的直接统辖之下,并以西北筹边使身份坐镇外蒙,加以运营。1920年夏回来北京,参与直皖战役,失利后流亡日本。后来他妄图拔擢段祺瑞重整旗鼓,联络孙中山、张作霖构成反直系三角同盟,曾攻入福建,安排建国军政制置府,但很快失利。1924年今后出国游历,1925年冬回国,欲联合孙传芳和张作霖敌对冯玉祥。因徐树铮曾暗算冯玉祥的姻亲陆建章,故冯玉祥对他愈加敌视,命张之江在1925年12月30日徐树铮乘火车离京经廊坊时将其绑架并枪杀。[1]

  徐树铮文武双全,才华横溢,著有论述他政治思想的《建国铨真》及文学作品《视昔轩文稿》《兜香阁诗集》《碧梦庵词》等。[2]

  1880年11月11日(光绪六年十月九日),徐树铮出世于清朝江苏省徐州府萧县(今属安徽省)醴泉村。在此之前,他的父亲徐忠清(又叫徐世风)和母亲岳氏现已生育两个儿子和四个女儿。其时,徐忠清已有四十七岁,而岳氏也有四十五岁,徐树铮的出世对他们来说可谓老来得子,因而对徐树铮分外心爱,正如徐树铮所回想的那样:“树铮于昆弟序最幼,先考妣爱抚规教,倍切于兄姊”。[3]

  徐树铮身世于一个耕读之家,他的祖父徐兰因逃避太平天国之乱而逃到了徐州郊外的醴泉村久居。他的父亲徐忠清本来是一个村庄塾师,1873年被选为拔贡生;母亲岳氏为徐忠清之继室,其宗族自称岳飞后嗣。徐树铮的外祖父岳封叔是个看相先生,因看中徐忠清有富有之相而将女儿嫁给他。徐树铮从小成长在这样一个村庄知识分子的家庭环境中,自幼深受儒家熏陶,并且聪明伶俐,乡里争传他“七岁能诗”,称为神童。[3]十三岁那年(1892年)考中秀才,四年后以岁试榜首等榜首名的成果补廪生,可谓少年得志。

  1897年,徐树铮赴省会江宁(今南京市)参与乡试,不幸落榜。此刻清朝在甲午中日战役中失利,列强掀起分割我国的狂潮,我国的知识分子也逐步觉悟,不少人走上解甲归田的路途,徐树铮便是这里边之一。此次一败涂地后,他就抛弃科举,以为“儒者读书,要以致用为宗。频年朝政日非,丧师割地,为国大辱。释而不图,虽皓首牖下何益?”所以徐树铮将他解甲归田的志趣诉说给爸爸妈妈听,爸爸妈妈托言他还年青而不予附和。尔后的徐树铮便“思究兵谋,留心全国政财大概,预为投笔计”。[4]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役迸发,徐树铮传闻清政府正在招募战士,以为这是自己完结夙愿的大好时机,便从父亲的床头拿了钱悄悄离家投军。岳氏发现儿子离家出走之后,亲身坐上骡车,追到清江,把徐树铮带回了家。儿子胆大的行为让爸爸妈妈十分忧虑,为了消除徐树铮参军的主意,爸爸妈妈强逼徐树铮娶亲成婚。新娘是相同身世村庄塾师家庭的夏宣。尽管如此,徐树铮仍舍弃不掉他的军旅情结,夏宣乃至还出奁金赞助老公寻求愿望,徐忠清配偶见无法阻挠,不得已附和徐树铮离家投军。[4]

  1901年,徐树铮脱离徐州前往济南,欲投靠其时的山东巡抚、统领新建陆军的袁世凯,并上书一封,中心内容大致是“国务之败,败于兵将之庸蹇。欲整理济时,舍经武无急务”[4],袁世凯正值母丧丁忧,所以不能亲身接见徐树铮,便派山东观察使朱钟琪来代他调查这位年青人。但徐树铮与以“名士”自居的朱钟琪话不投机,被拒之门外,朱钟琪乃至还向徐树铮的家园寄去了讥讽他的信件。[4]就在徐树铮落魄于济南城中之时,他遇到了袁世凯之部下段祺瑞,两人一见如故,段祺瑞遂聘徐树铮为记室,徐树铮遂成为段祺瑞20多年的左膀右臂,并敞开了他工作的起点。

  1905年,徐树铮在段祺瑞的支撑下,东渡日本学习军事。他先在振武校园学习基础知识,三年后进入日本陆军士官校园步兵科就学,1910年学成回国。回国时才知道父亲已在几年前逝世,不由放声痛哭。

  徐树铮被清政府分配到驻扎北京南苑的陆军第六镇,仍归段祺瑞麾下。不久后又前往彰德访问“回籍养疴”的北洋首领袁世凯。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迸发,清政府很快堕入分崩离析的地步。袁世凯被起复以革新,到11月更登上内阁总理大臣宝座。此间徐树铮为段祺瑞出谋划策,使方案起义攻入北京的吴禄贞被暗算。[5]接着,段祺瑞被录用为湖广总督,徐树铮随他驻扎湖北孝感。这今后袁世凯授意段祺瑞等部将支撑共和,逼宫清廷,徐树铮受命为段祺瑞草拟支撑共和的通电,并以总参谋官身份名列49名将领之中。[6]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孙中山将中华民国暂时大总统之位让与袁世凯。段祺瑞成为民国政府的陆军总长,徐树铮则被录用为其属下的军学司司长,旋调任军马司司长。1914年升为陆军次长。其时,段祺瑞因白朗起义而不在陆军部,回京后又因对袁世凯不满而常常不上班,所以陆军部的业务实际上由徐树铮掌管。[7]

  1915年二十一条签定后,段祺瑞、徐树铮相继革职,其时袁世凯正谋划称帝,段、徐二人都表明敌对。而袁世凯则以为段祺瑞的情绪是徐树铮推进的,所以对徐树铮尤为忌恨。1916年袁世凯吊销帝制后,段祺瑞升任国务卿(后改称国务总理),拟用徐树铮为其秘书长,由于袁世凯不悦,遂改为副秘书长。[8]从陆军次长到国务卿副秘书长这段赋闲期间,徐树铮用美国军器军器的回扣钱创办了北京正志中学(现为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9])。

  1916年6月,袁世凯死去,副总统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段祺瑞仍为总理,徐树铮升为国务院秘书长。他在任时行事专断,威福自专,气得黎元洪诉苦道:“现在哪里是职责内阁制,简直是职责秘书长制!”[10]连段祺瑞也说“又铮荒诞”。[11]徐树铮与其时的内务总长孙洪伊敌对,一度闹得没法解开,最终经徐世昌调解,黎元洪遂于1916年11月将二人别离革职。

  1917年春,环绕对德宣战问题,府院之争抵达白热化。段祺瑞妄图在日本的支撑下对德国宣战,而黎元洪则唱反调。在段祺瑞的部下中,唯有徐树铮一人敌对,以为我国应在一战中严守中立。[12]但段祺瑞不听徐树铮劝谏,于3月14日宣告与德国绝交,5月1日操作国会经过对德宣战案。大总统黎元洪回绝盖印,并且在美国公使芮恩施“允为后台”之下,使用5月18日北京英文《京报》宣布段祺瑞向日本告贷1亿日元而引起民愤之事罢免了段祺瑞总理之职。段祺瑞离京赴津,妄图重整旗鼓。徐树铮作为段祺瑞麾下主干,为段祺瑞康复权利而四处奔走,还参与了1917年5月长江巡阅使张勋安排督军团举办的第四次徐州会议。段祺瑞从徐树铮那里得知张勋欲借调解府院之争以康复清朝的方案今后,抉择暂时不敌对复辟,比及张勋复辟成功后再行征伐,趁机夺回总理宝座。公然,张勋应黎元洪约请进京后,就于1917年7月1日拔擢清朝逊帝溥仪复辟。段祺瑞在7月3日马厂誓师,自立为讨逆军总司令,以徐树铮、梁启超等为参赞,征伐张勋。讨逆军安排前后,徐树铮并不在段祺瑞身边,而是南下蚌埠、南京等地,游说北洋实力派倪嗣冲、冯国璋等敌对复辟。不久后回来天津,到7月12日,张勋复辟失利,段祺瑞以“三造共和”的勋绩重掌大权,而每一次举动都与徐树铮是分不开的,正如徐树铮的朋友陈兴亚向他致电所说那样:“以总理(段祺瑞)率直忘我,而有三造共和之功,实皆兄运筹赞襄之力居多。”[13]

  张勋复辟后,黎元洪引咎辞去职务,由镇守南京的副总统冯国璋署理大总统。1917年8月10日,徐树铮再次出任陆军部次长。其时,西南的桂系陆荣廷、滇系唐继尧等军阀处于独立状况,孙中山也在广东建议护法运动,湖南自治运动勃兴,面临南北割裂的形势,段祺瑞力主武力一起,而冯国璋则建议“平和混一”,使府院之争复兴。徐树铮与段祺瑞紧紧站在一同,一同进退。1917年11月,皖系的另一主干傅良佐在湖南被陆荣廷打败,武力一起方针受挫,段祺瑞和徐树铮相继辞去职务。

  徐树铮辞去职务后,持续为武力一起方针四处活动,他将直隶督军曹锟促成过来,又招集北洋各省督军和督军代表(除长江三督外)举办天津会议,所以武力一起的呼声从头高涨,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又占了优势。在徐树铮等人的压力下,冯国璋被逼附和武力一起,到1918年2月时,曹锟、吴佩孚、张敬尧、张怀芝、冯玉祥等各路军阀纷繁南征。

  徐树铮在向冯国璋施压的一同,又隐秘鼓动奉天督军张作霖率兵入关。他的意图一是为了加大迫使冯国璋主战的压力,二是为了截获陆军总长段芝贵向日本订货的兵器,四分之三给张作霖,四分之一给自己,三是让冯国璋亲信王士珍下台,皖系首领段祺瑞从头出任总理。[14]2月22日,奉军在秦皇岛强行截获日本军器,冯国璋和段祺瑞均对徐树铮勾通张作霖截获军器之举极为惊奇,徐树铮辩说明他是为防止军器落入主和派手中。[15]段祺瑞本欲使用这批军器编练“参战军”,不肯其落入张作霖手中,遂召见徐树铮,责备他此举是“教猱升木”,徐树铮反诘教长江三督“升木”者是谁(即冯国璋),段祺瑞无言以对。[16]进入3月今后,奉军在徐树铮的策划下连续入关,支撑段祺瑞从头上台,徐树铮的方案遂功德圆满。在段祺瑞下台后的几个月内,徐树铮在各路军阀间的纵横捭阖是他在政治舞台上独立完结的榜首个“创作”。其时在正志中学教学的闻名学者林纾曾作《匹马度关图》以赞颂之。[17]

  段祺瑞第三次做总理今后,徐树铮专注于武力一起,他以奉军副司令的身份代行总司令张作霖的职权,指挥数万奉军南下应援作战,重复鼓励和敦促曹锟、张怀芝带领榜首、二路南征军赴湖南与南军作战,并遥控浙闽联军进攻广东,指示川陕刘存厚和陈树藩坚持反抗护法军。起先北军节节胜利,夺取了岳阳和长沙。1918年4月,徐树铮与段祺瑞一道“南巡”汉口,举办军事会议。段祺瑞回来北京后,徐树铮南下长沙,亲身布置战局。这时湘军赵恒惕、刘建藩等部已反扑回来,徐树铮急调一支奉军敏捷入援,自己于5月1日回京,持续辅佐段祺瑞打开对南作战。跟着战役堕入胶着状况,形势对皖系越来越晦气,特别是段祺瑞政府在1918年5月16日签定的《中日陆军一同防敌军事协议》宣布今后更是引起了新一轮的反战浪潮。5月21日,徐树铮受段祺瑞之命再次南下汉口、长沙,稳住前哨士气。

  张勋复辟后,段祺瑞就采用研讨系梁启超、汤化龙等之意见,声称不要旧国会、不要旧约法、不要旧总统,而是树立了一个过渡性的暂时参议院,并由冯国璋签署了推举新国会的指令。徐树铮遂活泼从事于新国会的绸缪,方案树立一个支撑皖系军阀的政党来操控国会。他以为政党一词“为世诟病”,现已污名化,王揖唐乃建议用沙龙之称,又由于该沙龙在1918年3月8日树立于北京安福胡同,故称为安福沙龙。由于徐树铮是现役军人,不方便直接出头,因而是安福沙龙的暗地操作者。1918年6月,徐树铮自南边前哨回京后,愈赶紧锣密鼓地谋划推举事宜。由于权势干涉,安福系与梁士诒、叶恭绰等的交通系联手在参众两院推举中大获全胜,成功架空了劲敌研讨系。徐树铮喜从天降,于1918年6月29日致电各省督军说:“各省区参、众推举已揭晓者,其成果以奉、皖、黑、晋、热、察、中心各部及蒙、藏为全胜,吉、豫十之九,京、绥五分四,鲁、苏四分三,直、赣、浙三分二。以上选员得人,为国称庆,吾兄闻之,当亦为之欣慰也。”[18]此次推举出的国会是中华民国第二届国会,由于安福系包办70%以上的议员名额,因而又称“安福国会”。

  安福国会出笼后,推举新任大总统成为燃眉之急。署理大总统冯国璋并非不想转正,但他看到国会已被安福系操控,自知大势已去,不肯参选;国务总理段祺瑞尽管在政斗中处于优势,但由于树敌过多,直系军阀及国会中的交通系、研讨系都不乐见他中选,南边更是誓死反段,所以他也表明不参选大总统。而标榜超然主义的北洋元老徐世昌成为深得人心的大总统提名人。9月4日,徐世昌中选中华民国大总统,作为这次推举暗地导演的徐树铮在现场“面有得色”[19],并榜首时间将此音讯通报给各省军民长官。徐树铮领导的安福系在国会和总统推举中出尽风头,引起各方不满,尽管他专注保护段祺瑞的位置,但段祺瑞权衡利弊,抉择辞去总理之职,专任参战督办。1918年10月10日,徐世昌正式上任,段祺瑞和冯国璋也一同下台,由钱能训署理国务总理。但段祺瑞仍在徐树铮等人的辅佐下操纵着实权。徐树铮在谋划国会推举的一同,杀死了段祺瑞的政敌陆建章。此事虽在段祺瑞的包庇下不了了之,但引起了各路军阀的不满,尤其是陆建章的侄女婿冯玉祥,尽管其时并未流露,却为七年后刺杀徐树铮埋下伏笔。

  徐树铮活泼于北京政界之时,南边前哨的形势却越来越糟。先是主将曹锟称病北返,吴佩孚等前哨将领又产生厌战情绪,暗里与南边通款,又发电呵斥徐树铮“坚持武力、贪猥无厌”,乃至公然敌对安福系选出的徐世昌当大总统。另一方面,张作霖与徐树铮也产生龃龉,徐树铮不得不于1918年10月1日辞去奉军副司令之职,专任参战督办处参谋长,担任编练参战军。

  不久后,榜初次世界大战完毕,不只国际平和成为深得人心,国内平和也压倒了武力一起之声,新任大总统徐世昌揭露宣扬南北宽和,美国和日本也不肯段祺瑞的武力一起方针持续下去。在此情况下,段祺瑞与徐树铮难以据守武力一起方针。1918年10月24日,徐世昌下了一道平和令,徐树铮天然不甘承受,徐世昌乃把他支去日本“观操”。11月4日,徐树铮起程赴日,11月16日,徐世昌下达休战令,武力一起方针宣告破产,等12月16日徐树铮“观操”归来时,南北平和会议现已拉开序幕,徐树铮对此百般无奈,遂于12月25日请假回徐州探亲,以示不满。

  这今后徐树铮一面持续编练参战军,一面暗地操作南北和会,徐世昌亦不肯受段祺瑞、徐树铮的支配,重用徐树铮的死对头靳云鹏、张志谭别离为陆军总长、次长以操控之,南边则要求闭幕安福国会及参战军,各方对立在此期间交错在一同,使南北和会毫无发展,到1919年5月13日,南北商洽决裂。

  尽管参战军没有遭到闭幕,但在国内外寻求平和的潮流下,依靠日本告贷、挑起南北战役的皖系军阀已成为众矢之的,最受段祺瑞器重的徐树铮更是被推优势口浪尖。因而,徐树铮不得不为参战军找一条出路,而这条出路便是外蒙古。辛亥革新时,外蒙古在俄国保护下独立,后又吊销独立,改为自治,中华民国仅享有宗主权的空名。俄国十月革新今后,外蒙的王公和遭到轰动,遂生吊销自治、回归我国之心,日本则指使身世布里亚特人的白俄军官谢苗诺夫插手外蒙,这种形势使外蒙撤治提上了北洋政府的议事日程。

  徐树铮很早就重视外蒙问题,1912年在给其时仍是段祺瑞手下干将的靳云鹏的信函中就已论述他力保蒙古的战略思想。[20]1918年10月,徐树铮辞去奉军副司令之职后,担任编练参战军,派人到河南、安徽等地招募新兵,组成三师四旅的规划。1919年1月,皖系人物察哈尔都统田中玉提出条陈,初次揭露提出撤治的建议;4月17日,徐树铮提出《西北筹边方法纲要》,不只建议撤治,更提出了使外蒙与内地一起的同化方针。6月13日,北洋政府正式录用徐树铮为西北筹边使,7月18日发布西北筹边使官制,一同参战军改为边防军,参战督办处改称边防督办处。6月底今后,边防军连续开拔外蒙。徐树铮发起的驻扎外蒙古的边防军其实只要第三旅第七、第八两个团的军力,其他大部分边防军都驻扎内地,以备军阀混战之用。

  尽管外蒙撤治已成定局,但外蒙的王公和两派环绕撤治条件问题尔虞我诈,尤其是不肯失掉既得利益,对撤治较为冲突,导致撤治延宕不决。中心政府驻外蒙的代表都护使陈毅则斡旋两方之间,商定了《外蒙善后法令》63条方案,预备由外蒙王公呈报中心政府赞同。此刻,徐树铮还堕入北京的政争之中,他在6月成功推翻了钱能训内阁,拔擢龚心湛署理国务总理,徐世昌为了冲击徐树铮的气焰,与曹锟、张作霖联手,点名要已成为徐树铮之政敌的靳云鹏组阁,徐树铮敌对靳云鹏组阁失利,开端专注于外蒙古问题。都护使陈毅与蒙古王公方面协商的有条件撤治方案,明显不符合徐树铮的口味,他于1919年10月23日自京起程,10月29日抵达外蒙古首府库伦(今乌兰巴托),11月1日便指出陈毅撤治方案的“七不行”,建议简括数句,快刀斩乱麻地处理外蒙问题。[21]随后他架空陈毅,并对外蒙当局施压,于11月14日夜晚直赴外蒙“总理”巴德玛多尔济住处,出示他新拟8项撤治条件,逼其签字;或许外蒙先提出吊销自治,再商定条件,并正告巴德玛多尔济说:“宽限一日,夜晚须处理,不然拿解者不止一佛(指外蒙“皇帝”哲布尊丹巴活佛),执事虽老,亦当随行!”[22]巴德玛多尔济听了今后吓得战战兢兢,第二天便赶忙招集王公和开会,拟出了恳求撤治的呈文,再接再励地交给徐树铮,徐树铮为昨日的莽撞向巴德玛多尔济抱歉,随后马上将呈文送至北京。11月22日,大总统徐世昌赞同外蒙撤治呈文,至此外蒙古全境从头被置于我国中心政府的直接统辖之下。此前一天,徐树铮已从库伦回来北京复命。

  1919年12月2日,北洋政府录用徐树铮为外蒙活佛封爵专使,12月27日,徐树铮第2次来到库伦,1920年1月1日为哲布尊丹巴八世举办封爵仪式,在恰克图巡视边务后于1月24日回来北京。1920年5月10日,徐树铮第三次赴蒙。不久后,北洋内直奉对立猛然晋级,徐树铮于6月被段祺瑞召回。接着,大总统徐世昌于1920年7月4日免除徐树铮西北筹边使之职,徐树铮对外蒙的运营也就戛然而止。一年后,外蒙古在苏俄的支撑下独立建国。

  徐树铮克复外蒙古,他自己和皖系的威信和实力随之大为增加,令奉系张作霖和直系曹锟坐立不安。本来北洋各派系在段祺瑞、徐树铮的指挥下一同对南作战,到1920年时现已离心离德,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徐树铮的政敌靳云鹏在直奉二系及徐世昌的支撑下坐上总理之位,也让徐树铮耿耿于怀。1920年4月8日,曹锟在保定以吊唁直军阵亡将士为名义,招集8省代表开会,不只抉择中止对南作战,还要求闭幕徐树铮所操纵的安福沙龙,锋芒直指皖系。1920年5月,吴佩孚从南边前哨撤回直隶,直皖联系日益严重。直系理解精确地提出罢斥徐树铮,段祺瑞坚决不承受。7月3日,张作霖、曹锟、李纯等通电发布徐树铮“病国殃民”、“卖国”、“操纵政柄”、“损坏一起”、“以下弑上”、“以奴欺主”六大罪行[23],7月4日,大总统徐世昌免徐树铮西北筹边使之职,改授远威将军,其指挥的边防军划入陆军部。段祺瑞和徐树铮对此怒不行遏,赶紧对直系备战。7月9日,段祺瑞组成定国军,自任总司令,徐树铮任副司令兼总参谋长。7月14日,段祺瑞发布总攻击令,曹锟、吴佩孚率军迎战,直皖战役迸发。两军从廊坊到高碑店一线日时,皖军将领曲同丰被吴佩孚生擒,张作霖也通电助直反皖,战局扶摇直上,徐树铮见大势已去,当晚从廊坊战场逃回北京。7月19日,段祺瑞引咎辞去职务,直皖战役完毕。

  皖系战胜后,安福沙龙被闭幕,徐世昌命令通缉徐树铮等“十大祸首”,徐树铮逃到日本公使馆流亡达百余日。1920年11月14日,徐树铮藏在一个箱子里,被运离日本公使馆,然后自天津东渡日本。

  自直系声讨徐树铮以来,徐树铮自己从始至终保持沉默,先是静观待变,然后静心于军事布置,未尝揭露以言语辩驳。由于他自知树敌过多,不宜揭露讲话。直皖战役失利对徐树铮来说是一次沉重冲击,不只武力一起的愿望被完全破坏,并且他的政治生命也跟着皖系的垮台而根本完结。尔后徐树铮虽图谋东山再起,但再也没从前在中心政界呼风唤雨的才能了。

  1921年1月末,徐树铮自日本回来上海,2月初隐秘抵达福州,劝说福建督军李厚基与浙江督军卢永祥一同推翻直系军阀。李厚基从前是皖系成员,并与徐树铮有表亲联系,但他为保护自己位置,不肯承受徐树铮建议。4月,徐树铮又游说卢永祥,卢永祥尽管是皖系军阀仅存的硕果,但与徐树铮有隙,为保存实力,也不予理睬。这时,孙中山回来广东,打开第2次护法运动,自任中华民国十分大总统。徐树铮产生了与从前的敌手——孙中山协作的主意。在此之前,徐树铮就和孙中山有了一些联络,他曾阅览《孙文学说》一书,对孙中山的建议表明拥护。克复外蒙古今后,又自动电告在上海的孙中山,孙中山也以陈汤、班超相赞许。这时出于打倒直系的方针,徐树铮开端为皖系和孙中山牵线年徐树铮在上海所著《建国铨线日,徐树铮抵达广州,妄图接见会面孙中山,孙中山因公务缠身,派廖仲恺、汪精卫、蒋介石等代为接见。1922年1月18日,徐树铮又前往桂林,在独秀山下靖江王府会晤了孙中山,徐树铮建议孙中山与段祺瑞、张作霖树立三角同盟,打倒操纵北京政府的直系军阀,孙中山表明拥护。两人相谈甚欢,孙中山乃至要把徐树铮留下来作参谋长,被徐树铮婉拒。徐树铮回到上海,致函隐居天津的段祺瑞,建议联合孙中山,段祺瑞权衡一再,总算附和。[24]

  1922年4月,榜初次直奉战役迸发,张作霖的奉军失利,退回东北自保;6月,陈炯明与直系勾通,驱赶孙中山,孙中山回到上海。8月21日,徐树铮与孙中山在上海谈判,徐树铮拟至福建延平(今南平)策划他的旧部王永泉推翻李厚基,占据福建,作为反直根据地,恳求孙中山调其部队相助。孙中山表明附和,派胡汉民去延平与王永泉协商协作条件,徐树铮自己也带着段祺瑞拨给他的80万元经费,于9月7日潜入延平,成功压服王永泉与效忠孙中山的粤军许崇智部一同打倒李厚基。9月27日,王永泉在延平宣告独立,许崇智亦从粤赣边境向福州进军。10月2日,徐树铮在延平树立“建国军政制置府”,自称“总领建国军政制置府事宜”,宣告尊奉段祺瑞和孙中山,在正统政府树立从前不遵从任何人的号令,以其所著《建国铨真》为原则。随后王永泉和许崇智在其指挥下打败李厚基,徐树铮于10月17日进入福州,录用王永泉为福建总抚。可是,徐树铮的制置府根本上无人支撑,不只直系凶相毕露,王永泉同床异梦,就连段祺瑞也不拥护徐树铮另立旗帜。福建公民则高呼“闽人治闽”,孙中山方面亦建议“军民分治”。徐树铮承受孙中山的建议,以王永泉为福建总司令,闽籍人林森为福建省长,稍纵即逝的建国军政制置府便被吊销了。

  1922年11月2日,徐树铮脱离福建,经上海前往天津,会晤段祺瑞,报告闽事经过,后又回来上海,隐居近两年。这期间,他一直在促成与保持段祺瑞和孙中山的联盟联系,别的他还在1924年夏隐秘来到奉天,会晤张作霖,捐弃前嫌,重修旧好,使皖奉一起针对直系。

  1924年夏秋之际,直系江苏督军齐燮元与皖系浙江督军卢永祥之间的江浙战役迸发,徐树铮再度活泼,帮助卢永祥对立齐燮元,但卢永祥的浙沪联军节节败退,到10月时只剩下上海,徐树铮趁机取而代之,经过卢永祥部将陈乐山、杨化昭逼卢下野,然后自任浙沪联军总司令。孙中山传闻徐树铮登台,活泼做出呼应,宣布了讨贼宣言,并鼓动部下说:“又铮登台必可大振,望各方为之助力,我军仍决入赣。”

  不料,10月15日徐树铮到华界浙沪联军司令部开完会后回来上海英租界寓所时,被偏袒直系的英租界工部局拘禁,理由是他在租界从事军事活动违背相关规定,所以徐树铮欲在江浙大展宏图的方案流产了。

  1924年10月21日,徐树铮获释后就乘英国船出国游历,停留香港时传闻政局产生剧变,冯玉祥在第2次直奉战役如火如荼之际发起北京政变,幽禁大总统曹锟,段祺瑞从头出山,被奉为执政。徐树铮敌对段祺瑞当执政,着重这仅仅一个傀儡位置,但段祺瑞仍是在1924年11月24日出任中华民国暂时执政,徐树铮便抉择将外游方案由长时间改为短期。1925年1月4日,段祺瑞录用在巴黎的徐树铮为调查欧美日本各国政治专使,组成一个15人的调查团,调查团先后访问了法国、英国、瑞士、意大利、德国、苏联、波兰、捷克、比利时、荷兰、美国、日本共12个国家,徐树铮会晤了这些国家的首脑,包含墨索里尼、斯大林、裕仁天皇等,并与法国交涉金佛郎案,为此案的处理起到及其重要的效果。1925年12月10日,徐树铮率调查团回到上海。

  徐树铮回国时,国内处于极度紊乱的状况。冯玉祥的国民军与张作霖的奉军互抢地盘,浙江的孙传芳兴起,对立奉军南下。从前不行一世的段祺瑞在复出后沦为冯玉祥的傀儡,由“段厉公”变成“段哀公”。徐树铮专注想将段祺瑞推上总统宝座,重掌大权,方案劝说张、孙两家息兵,一同抵挡有“赤化”之嫌的冯玉祥。冯玉祥得到这些情报,天然感到如坐针毡,再加上七年前徐树铮杀死他姻亲陆建章的仇视,遂对徐树铮萌生了杀心。

  遇刺身亡1925年12月19日,徐树铮自上海乘轮船进京,12月23日在天津上岸,当天乘轿车抵达北京,12月27日身着缀满勋章的大礼服觐见段祺瑞,表明任务完结。此刻北京形势日益险峻,冯玉祥打败了奉系李景林,张作霖处死了叛将郭松龄,冯、张两边必然有一场恶斗,因而段祺瑞劝徐树铮早早离京。比及徐树铮起程时,有人在段祺瑞工作桌上放了纸条,上面写道:“又铮万不行南去,去必死”十个字,段祺瑞又急速派人将纸条递给徐树铮,徐树铮看了后却毫不介意,笑道:“何人阻我,我岂信此流言?”

  1925年12月29日下午,徐树铮在世人送行下乘火车离京赴津。冯玉祥的亲信——京畿警备司令鹿钟麟将这一情况通报在张家口的冯玉祥,并请示该怎么处置。冯玉祥对徐树铮的新仇旧恨一时涌上心头,指示鹿钟麟将徐树铮拘捕枪决。鹿钟麟传达冯玉祥国民军第五师师长张之江履行,于12月30日清晨2时在廊坊截住徐树铮所乘列车,穿戴睡衣的徐树铮被“请”出列车并挟入张营,随即遭枪杀。与此一同,冯玉祥将陆建章之子陆承武接到廊坊,让他出现在徐树铮的侍从面前,声言该事情是他为父报仇所为,但过后的各大报纸都宣布了冯玉祥杀死徐树铮的本相。而段祺瑞尽管对徐树铮的被害感到痛不欲生,惊呼:“断我股肱!断我股肱!”却因处于冯玉祥的操控而力不从心,徐树铮之死也就没人追查了。次年4月,段祺瑞因三一八惨案而辞去职务,隐居天津,皖系军阀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徐树铮身后,遗体被他的学生段大洪找到,然后由徐树铮的卫兵张振声用骡车运到北京,段祺瑞供给棺材,并亲身编撰神道碑,安葬徐树铮于萧县凤家山之原。1945年,徐树铮之子徐道邻以杀人罪申述冯玉祥和张之江,但有关部门以逾期为由回绝受理。

相关信息

联系我们

客户服务

  •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